第740章 环环相扣布陷阱

京兆尹一听陆卿菀这话,当即噗通一下跪了下去,“王妃明鉴。
月昭夫人虽然的确帮了微臣许多,但微臣在职权范围内也给了巫族很多便利,算是京兆府和巫族土司府之间的合作。
我们私底下是没什么交情的。
微臣自己进宫都要提前请旨,万万不敢助他人无召入宫啊!”
陆卿菀也不急着对京兆尹的辩解做出回应,转而去看程南柳,“你呢,月昭入宫时给守卫和接应他们的神策营将士的入宫令牌可是你吏部的。
程大人,六部主官之中,你是入职最晚,争议最大的。
你应该不会让我和王爷失望吧?”
程南柳,身为北魏名将,是陆卿菀力排众议将其推上了吏部尚书的位置。
他若是行差踏错,陆卿菀也会跟着栽大跟头。
程南柳倒是不慌不忙,“禀王妃,微臣与月昭夫人并不想熟,若她用的真是我吏部的令牌,臣回去后就立刻彻查吏部所有与月昭夫人往来过的人。
然臣以为,事已至此,月昭夫人是如何进的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进宫的目的。
月昭夫人身为巫族女土司,身份特殊。
稍有不慎,巫族六百万子民就会把朝廷弄的乌烟瘴气。
王爷和王妃能否着人留意巫族内部,在保证巫族不生事的前提下,再彻查此事?”
陆卿菀闻言笑呵呵往椅子上一靠,“查,自然是要查的,但是二位,你们可知,我召你们入宫,是图什么?”
她笑的不怀好意,程南柳没忍住抖了一下,“王妃……该不会是想佯装震怒,将臣和周大人直接下狱,好来个将计就计吧?”
京兆尹腾的一下直起身来,“下,下狱?!”
明明是一个长的挺不错的中年美大叔,被“下狱”二字吓出了表情包。
陆卿菀看的有趣,“怎么,不愿意?”
京兆尹磕磕巴巴道:“没、微臣没有不愿意。
月昭夫人会卷入此等事中,说到底微臣还是不全然无辜。
只是……”
他为难的皱着脸,半晌说不出一句完整话来。
看他磕磕巴巴的,一旁伺候的离苏突兀的开了口,“禀王妃,据属下所知,周大人的夫人身怀六甲,这几日应该就快生了。
周大人若是下狱,万一风声传到周夫人耳中,恐怕会刺激到周夫人。”
陆卿菀闻言没忍住挑眉,“啧,要当爹了啊?”
周大人尴尬的笑笑,“让王爷王妃见笑了,拙荆身体一直不太好,这都快四十了才怀上这个孩子,所以……”
“啧,还是要先恭喜你的。
其次呢,你夫人是属于高龄产子,且你自己也说了,她身体不太好,分娩过程中遇到危险的几率比旁人更大几分。
我在新都南区开了一家千金科的医院,虽然还未彻底开张,但已经可以收治病人了。
那边的大夫都是我一手带出来的女大夫,极擅千金科,也没有你们忌讳的男大夫,不介意的话回头可以代带夫人去检查一下。”
话说完,她砸了咂嘴,“就是这大牢,得程大人自己去遵了。
程大人没意见吧?”
程南柳苦笑着摇摇头,“意见是没有,不过,到时候周大人孩子满月,可得请我做上宾。”
周大人连连点头,“这是自然,这是自然……”
话说完,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陆卿菀的话外之意。
惊喜的接连向陆卿菀道谢,“谢王妃成全,谢王妃……”
谢谢说了一大堆,那激动的样子,好像恨不得冲上去给陆卿菀一个大大的拥抱。
在一旁摸鱼欣赏陆卿菀工作时散发出来的魅力的司凤梧默默插刀,“别高兴地太早了,也就是不用下狱而已。
月昭身为一个民间妇人,能卷入此等朝堂之争来,是你给幕后之人提供了这个突破口。
该查的还是要查,你躲不过去的。”
周大人讪讪点头,“王爷说的是,微臣明白了。”
“明白就先回去吧,先把这事儿闹开了再说。
至于何时下狱,就不提前知会你们了,以免戏穿帮了。”
两个人都算得上是祸从天降,得陆卿菀这话,简直如蒙大赦。
匆匆告辞转身就跑,仿佛御书房是什么狼窝虎穴。
……
翌日,还是早朝之后。
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程南柳在下朝之后直接被神策营带走,大理寺直接上京兆府查案,两件事情相继传开来。
群臣相继求见司凤梧和陆卿菀,却被一一驳回。
因为此时,御书房里正在做一件大事。
“四月十八?
选这么个日子举行登基大典,是这个日子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眼下才十一月,闻阁老选定的登基大典的时间隔了将近半年。
莫说是陆卿菀,司凤梧亦觉得奇怪。
“登基大典的诸多事宜早就准备妥当,日期何以选在半年之后?
难道这半年之间都没有合适的日子吗?”
闻阁老没说话,恭恭敬敬侯在一旁的钦天监的监正小心翼翼道:“禀王爷,并非这半年之间没有合适的日子。
只是今年是一个冷冬,眼下已是十一月中旬,接下来只会更冷。
且臣夜观天象,发现从本月月底到年后这段时间会有长时间的暴风雪。
登基大典内容繁琐,过程冗长,王爷和王妃以及百官需在寒风中站上一天,微臣担心大家身体也受不住啊!”
钦天监于以往的皇帝而言,是寻求心里安定,谋求长生,趋吉避凶之处。
可于司凤梧和陆卿菀而言,钦天监就是个行走的天气预报。
钦天监的监正也是个聪明的,知道陆卿菀和司凤梧介意什么,所以他完全是拿天气在说事的。
“年后倒是有几个合适的日子,可又和春耕撞了日子。
朝廷举办登基大典,除非明令禁止,各地都会自发的庆祝,如此一来,难免耽误春耕。
所以,微臣以为四月十八这个日子,是相对来说比较合适的。”
四月十八,大部分地方春耕已经结束,离秋收还远得很。
至少不会因为一个仪式而耽误了民生大计。
理所当然的,陆卿菀和司凤梧都被这个理由给说服了。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