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2章


“不用担心,到时就算真出了什么事情,皇上也没有证据,自然也不敢动我们。”
“没凭没据就屠杀开国功臣,就是皇上也得掂量几分敢不敢出手。”
“况且皇上又那么好面子,自然会投鼠忌器。”
李善长虽然这么说,但是看到一个个勋爵都没有信心的样子,他自己的底气自然也就不足了。
但是话都已经说出口,他也只能按照这个思路去着手安排。
万一成功了呢?
那时,他们活命的机会不是就更大了吗?
即使是失败了,也不比现在糟糕到哪里去。
其实李善长现在就是在拿他们的性命来赌朱元璋不敢。
他们跟朱元璋算不上过命的交情,却也是一起经历过风雨的老兄弟。
所以李善长在赌,赌朱元璋为了名声,不敢动他们。
屠杀功臣的皇帝,别说当朝百姓咒骂,就是后代子孙,都会活在自己祖先不仁义的骂名里。
更别说,要是没有了名声面子,朝廷更不会得民心。
这样的结果,不是他朱元璋承受得起的。
李善长正是抓住了朱元璋好面子的这一点,这才敢大胆赌一把。
可是并非所有淮西勋爵都如李善长这般有信心。
“我看不行干脆告老还乡好了,说不定还能安享晚年。”
“相信皇上看到我们离开朝堂,可能就没有那么愤怒了。”
“我看行,皇上原本就看我们不顺眼了,再在皇上眼前晃悠,只会让皇上更闹心。”
这些勋爵内心的恐惧已经无法控制,身体都微微颤悠。
他们觉得,朱元璋虽然想对付他们,可如果自己主动请辞的话,说不定能逃过一劫。
反正贪污的宝钞已经够多了,解甲归田也能过上富裕日子。
如果低头退让,可以让他们保命,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点头同意。
毫无疑问,淮西勋爵内部已经出现了分歧,同意李善长的观点,准备再放手一搏的人仅占了少数。
绝大多数人,不想再以身涉险。
虽然众人的意见不统一,但是他们还是不约而同地看向李善长,等待李善长的最终意见。
如果李善长能够少数服从多数,也选择避让,那他们就更放心了。
......
潭王毫无预兆的自焚,让整个朝廷局势都紧张起来。
好在民间百姓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仅是把潭王一事当成饭后谈资。
但是朝廷官员则是人人自危,生怕自己受到此事牵连。
所以从出事的那天起,满朝文武都尽可能低调,尽量不去招惹朱元璋。
此时,朱元璋正怒火中烧地在御书房里不停咒骂。
“这些逼得老八自焚的王八蛋,他们一定是担心老八会把他们供出来,这才诱导老八自焚。”
“宋隐,你说的那人,真的能指证吗?”
朱元璋脸形扭曲,在朝会上,他极力控制才没有当场下令杀人。
即使皇子藩王们自己都觉得,朱元璋除了朱标以外,就没有把别的儿子当家人。
但那也是朱元璋的骨肉啊!
朱元璋再冷血,看到自己的儿子被活活逼得自焚,心能不痛吗?
宋隐能理解朱元璋的痛苦,可看到朱元璋充满期盼地看着自己,宋隐也不打算隐瞒。
他摇了摇头,“皇上,事实上并没有那个可以指证李善长他们的人,那人只是臣编出来的。”
“臣当时那么说,只是为了诈李善长,让他恐惧而已。”
闻言,朱元璋当场就愣住了。
没有这个人?
编出来的?
我靠!
宋隐这王八蛋,这种事情也能杜撰吗?
宋隐的话把朱元璋整不会了。
朱元璋原本还指望着这个证人能够指证李善长,自己好给李善长定罪,替潭王陪葬。
可是现在,宋隐却说,根本就没有人证。
“你这是什么馊主意?”
“这样一来,岂不是治不了李善长?不是让他继续看咱的笑话吗?”
朱元璋显然接受不了这样的结果。
他本来就窝了一肚子的闷气无处发泄,现在又知道连幕后黑手李善长制裁不了,这让朱元璋更加不痛快了。
看到朱元璋瞬间就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宋隐却是不急不躁。
“皇上,稍安毋躁。”
“臣这样做,也是为了寻找证据。”
“在朝会上臣故意这么说,目的就是就了让李善长相信,就算是潭王殿下自焚了,仍然有人能指证他。”
“这样一来,李善长和所有参与了潭王谋反一案的人,都会着急地想要置这个人于死地。”
“那时,就是他们露出马脚的时候。”
“不过,像李善长等淮西勋爵这等位高权重的人,肯定不会亲自动手,他们会派人去做。”
“那时,这些被李善长派出的人,反而就成为指证李善长的新证人。”
“皇上,这就是臣的计策,把无证人变成有证人的办法。”
随着宋隐的解释,朱元璋快要气炸的肺,才渐渐地平复下来。
这么说来,确实比长沙的人证更有说服力。
那样李善长就不可能再狡辩,说他是冤枉的,是被人栽赃陷害。
现在,只需要耐心等待,等李善长自己露出马脚即可。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