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接踵而至

“其实我也知道这些,都是我外公不好。可是,他们毕竟是我的外公和亲生父亲啊。无论他们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他们也是我的亲人啊。所以,我无法做到若无其事,坦然面对,心中无怨无恨。”
“不错,谁也做不到。”燕南飞心头一震,不得不承认梁文慧之言颇有几分道理。
关于这一点,其实不足为奇。这是人的共性,是优点也是不足。人人都喊:“要秉公执法,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可是,在现实之中,当你面对自己的亲人违法乱纪时,却总是希望能法外开恩,从轻发落。
因为,他们再坏也是你的亲人,所以每个人都会被亲情所困,而不能自拔。古往今来,人人如此,普天之下,皆是如此。而能够若无其事,坦然面对,心中无怨无恨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其实,他们大都将怨恨深埋心底,不说而已。但是,这不代表他们心中无怨无恨。
“燕大哥,再见。”
“再见。”燕南飞无法将梁文慧留在身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含泪离去,心中惆怅若失,五味俱全。只好在心中默默祈祷:她能脱离苦海,幸福快乐地生活。
她能吗?也许这只是燕南飞的一厢情愿。因为每个人就像大海里的一片树叶一样,随风摇摆,漂浮不定,变幻莫测。
在战争年代更是如此,上至皇上、皇后、王子、公主、大臣,下至黎民百姓,无人能够幸免,没人能够置身事外。
燕南飞回到燕云山庄,向大家诉说了梁红玉的婚姻情况,都感到十分惊讶,非常意外,一时难以接受。
赵香云知道他心里难受,只好抱着他不断安慰:“燕子,师姐知道你很难过,你有什么痛苦就哭出来吧,别憋在心里,那样会生病的。”
燕南飞尽管是个顶天立地、叱咤风云的少年英侠,可是在感情方面,也是非常执着和脆弱。不由自主地趴在她的怀里,眼含泪水,不断苦诉:“师姐,玉姐姐给了我很多帮助,我非常喜欢她。谁知却被韩世忠给抢去了,真是后悔死啦。”
“我知道你们感情深厚,远超姐弟。突然出现这样的情况,难怪你十分后悔,难以释怀。”
“谢谢你的理解,还以为你会骂我贪心呢。”
“其实作为妻子,都不希望与其他女人分享自己丈夫的爱。可是你与众不同,不仅与她们历经生死,而且感情深厚,难舍难分,与其看着你们痛苦,不如大家开开心心在一起,用你的爱把她们团结起来,将来会对抗金救国非常有利。”
“啊呀师姐,没想到你想的这么多。”
“实不相瞒,开始我也没想这么多,只是后来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才使我想的更多更远。”
“哎呀,没想到成熟了这么多,不仅心胸宽阔,而且目光远大,十分佩服。”
“怎么你才发现啊?其实大家经过战争洗礼,都改变了很多,只是太过忙碌没有注意而已。”
“的确如此。不管怎样,谢谢你的理解和包容,燕子非常感激。”燕南飞情不自禁地抱住赵香云,使劲亲吻了她几下。
“燕子,其实两人能够结成夫妻,那是要靠缘分的,就像你与我、姚水清、姚水月、高雪莹、林紫嫣、时菲、凌玉巧、贾逸涵,都是历经坎坎坷坷才走到一起的。”
“不错,这一点我承认。如果两个人命中有缘的话,致使他们经历再多困苦,也会走到一起。”
“不错,也许你和玉姐姐今生有缘无分,虽然说有些可惜,但是,她如今有了幸福的归宿,你应该为她高兴才是,不应念念不忘她,而萎靡不振。”
“玉姐姐突然离开了我,心里烦躁一时无法适应,所以总是念念不忘她。”
“这是人之常情,一旦两个人有了感情,无论是男女之间还是朋友之间,其实是很难忘记的,何况你和玉姐姐经历了那么多,可谓刻骨铭心,终生难忘,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忘记呢?”
“哦,这么说你不怪我?”
“我怪你干吗?这说明你个有情有义之人,并非是个见异思迁之徒,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你。再说玉姐姐不是让你振作起来,好好孝敬父母,疼爱妻儿嘛,这样才能不辜负她对你的一片深情厚爱哪。”
“嗯。”燕南飞感到言之有理,这才逐渐从痛苦之中走了出来。然而新的痛苦、烦恼、愤怒、无奈,却接踵而至,让他和赵香云措手不及,悲伤不已。
其一,李纲接任丞相之后,面对内忧外患,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于是殚精竭虑,重整朝纲,坚持抗战,反对议和。
首先,全面整顿军政。他根据军政腐败,赏罚不明,强文弱武等情况,颁布了新军制二十一条。提出要严惩张邦昌及其他为金兵效劳的宋朝官员,以儆效尤。
宋高宗开始不同意,后来迫于李纲、杨时、张浚等人的压力,只好将张邦昌贬到潭州(今湖南长沙)。不久,又下令将他处死,震惊天下。
其次,李纲让宗泽在开封整修防御设施,又力主设置河北招抚司和河东经制司,支持河北和河南军民的抗金斗争,并推荐张所任河北招抚使。
他又建议在沿江、沿淮、沿河两岸,建置帅府,统一号令,增强兵力,实行纵深防御。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卓有成效,使大宋军民倍受鼓舞。
李纲坚持抗战,反对议和的思想与做法,恰恰为坚持议和的宋高宗,以及汪伯彦和黄潜善所不容。他们多次密谋策划,决定要遏制李纲的权力。
汪伯彦故意煽风点火,严肃说道:“皇上,李纲为金人所恶,非常不利议和,也不宜为相,请您三思啊。”
“皇上,李纲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可以为相啊。”黄潜善居心叵测,也趁机弹劾。
宋高宗虽然深感有理,但是不便立即罢免李纲。他思虑再三,以国力空虚,劳民伤财,恐激怒金人为由,将李纲调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即为左丞相。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